血洒老区守初心—贺希文 (1914-1943)
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率领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皖东北开进了盐阜大地。次年秋天,为加强地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部队决定抽调一批骨干,充实地方武装力量。在这批骨干中,有一位操着浓重陕西口音的干部,精神抖擞地来到了阜东县总队二连担任副指导员。他,就是后来为当地人民所一直传颂和怀念的贺希文。
贺希文,又名贺君、贺丁卫,1914年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因生活所迫,父母忍痛将他送进西安的一个寺庙里去当和尚。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因此,贺希文身在法门,想着家门。他思念含辛茹苦的父母,也思念饥寒交迫的乡亲。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急剧升级,到处实行“三光”政策。目睹侵略者的暴行,贺希文再也无心在庙里“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了。1938年3月,他毅然脱去袈裟,离山“还俗”,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贺希文从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迅速成长为一个忠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次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升任班、排长,成了一名出色的基层指挥员。奉命来到阜东县总队以后,贺希文更加勤奋地工作,勇敢地战斗。
在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征收公粮等许多工作中,他尽职尽责,积极完成任务,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称赞。有一次,他带领几名干部战士到八滩去征收公粮。出发之前再三嘱告大伙:“这次,我们既要反复向群众宣传征粮的意义,又要注意按政策办事,千万不能乱来。”
由于大家艰苦地工作,当地干部群众密切配合,征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就在这顺利的情况下,连队司务长的本位主义思想却冒了出来,他几次背着贺希文,用小秤加大砣的手法去称群众的公粮,结果“剩”出了好几百斤。
贺希文发现后,立即把司务长叫来狠狠批评了一顿,并召集所有参加征粮的同志开会,再一次告诫大家:“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怎么能干这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司务长面红耳赤,同时也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接着,贺希文就和同志们一起,把多称的粮食全部退还群众。地方干部和群众深受感动,纷纷围拢过来,握着贺希文的手说:“共产党的部队就是好!”“你们可真是我们自己的人啊!……”
贺希文对人民群众是这样深深的爱,而对敌人却又怀有刻骨的恨。一天,他率领几个战士到蔡桥附近的四层去执行任务,途中突然与下乡抢掠的日伪军遭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面对这伙穷凶极恶、比我方多几倍的敌人,贺希文毫不畏惧。
简单作了几句战斗动员,就一面派人赶回总队报告情况,一面作好战斗部署,迅速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毫无准备的日伪官兵,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懵头转向,不知虚实,便仓皇丢下抢来的群众财物,争先恐后地向敌据点逃去。
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日伪军互相勾结,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是年2月,日军占领东坎、八滩不久,便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接连占据了獐沟、蔡桥等地。
为保存革命实力,巧妙地打击敌人,根据军分区首长的指示,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展开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阜东县总队二连分作三路隐蔽:连长董树山率一排去天场一带;指导员王竹山率三排往獐沟以西;贺希文则带领二排到獐沟东北部的西环、前环一线。
贺君村老支书刘训鹏在讲述烈士事迹进入隐蔽地点以后,部队便三三两两地分驻在群众家里。贺希文带着通讯员,时常走村串户,宣传和组织群众,做好反“扫荡”的各项准备。同时,他还派出部分战士到獐沟、小尖一带侦察敌情,伺机打击敌人。然而,就在这时,隐藏在贺希文身边的一些阶级异己分子,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策划着一个极其狠毒的阴谋——
原来,二排副江玉龙、一班长王鹤春和战士王文灿(王小狗)、徐福祯(二华秃子)、王双喜(王瑞喜)等,过去都曾当过“和平军”。特别是王双喜,还曾在舀港“和平军”大队长李富斌手下当过小队长,后被俘加入我军不久,又在三截沟奸污妇女,被贺希文关了3天禁闭,因此一直怀恨在心。
这些家伙,本来就是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投机分子,反动本性一直未改。眼前适逢抗战的艰难阶段,他们早已产生动摇变节的念头,加之日伪“联络员”徐东海的勾引利诱,便悍然决定谋反叛乱。
1943年4月12日早晨,王双喜等人借故请假回家“探亲”,经贺希文批准,限定一天时间归队。其实,这伙人根本不是要去“探亲”——他们一离开驻地,就鬼鬼祟祟地溜到大尖的地主巢穴“五大门”,与早已守候在那里的徐东海密谋绑架贺希文的罪恶计划。 贺君村烈士纪念塔
第二天一早,贺希文见王双喜等逾假未归,便派通讯员出去寻找。傍晚,才找到“五大门”,老远就听见王双喜一伙正在那里吆五喝六,划拳行令。通讯员觉得苗头不对,就转身回头。可是,王双喜等人已经发现了他,便将其抓去扣留起来。
这帮奸贼做贼心虚,知道自己的罪恶阴谋即将败露,因此第三天(4月14日)凌晨,便来了个“先下手为强”,用突然袭击的手段包围了贺希文的住处。经过一番激烈的格斗,贺希文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叛徒们绑架。
抓住了贺希文,王双喜一伙喜不自胜,得意忘形,连贺希文骑的那匹大白马也给一道拉走,想统统带到獐沟的日伪据点去邀功请赏。可是,他们哪里想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位铁骨铮铮、威武不屈的钢强铁汉!“你们这些不知羞耻的汉奸、叛徒、卖国贼,跑到敌人那里去出卖灵魂,还想叫我去向敌人低头,真是白日做梦!”
一路上,贺希文义愤填膺,愤怒斥责和痛骂叛徒,并故意放慢脚步,跟坏蛋们斗争、磨蹭。王双喜一伙被贺希文骂得头也抬不起来,连正眼看一下贺希文的勇气都没有。
后来,这伙叛徒越来越担心:把贺希文这样的人带到“皇军”面前,恐怕不光邀不到什么“功”,还会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他们也害怕遭到我军的拦截。因此,在前环至小尖的那段路上,王双喜等人便丧心病狂地开枪将贺希文杀害。
贺希文英勇牺牲后,阜东县总队的指战员们怀着对叛徒的刻骨仇恨,将谋杀贺希文的凶手王双喜等捕获镇压。建国后,当地政府和人民将烈士牺牲的地方命名为“贺君村”,并修建了贺希文烈士纪念碑,以资永久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