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喝酒却被测出酒驾
11月6日晚上,张先生开车带着女儿回家。由于当晚行程比较匆忙,父女俩都没来得及吃晚饭,只在加油站的便利店里买了一大包“达利园法式小面包”,肚子饿的张先生一口气吃了三个小面包。
随后,张先生碰上了警方设卡临检,交警要求张先生现场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不料这一呼气,酒精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却让人大吃一惊。
深感冤枉的张先生立即向执勤的交警解释,自己并没有喝酒,甚至连晚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只是吃了几个小面包而已。
听了张先生的解释后,执勤交警让其再进行一次酒精检测,而这次检测的结果则和第一次一致——张先生体内酒精含量同样超标,已超过了酒驾标准。
酒驾“元凶”竟是小面包
此时,张先生马上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吃完蛋黄派可能会测出酒驾,那自己刚刚吃的小面包会不会就是测出酒驾的“元凶”呢?
为了自证清白,张先生让女儿在现场吃了一块面包,然后再进行酒精测试。果然,女儿呼气测试的结果也是30mg/100ml。
张先生随即向交警要求进行血液酒精测试,结果显示张先生是“清白的”,于是他从交警部门取回了被扣留的驾照。
▲ 张先生抽血检测后未检出酒精成分 图源:新闻晨报
“我当时并没喝酒,自信抽血检测肯定不会有问题,但我就没想明白,为什么吃个小面包也能测出酒驾呢?”张先生说。
这些食品容易“被酒驾”
其实,张先生“被酒驾”的经历并非个案,上海徐汇交警曾针对一系列容易“被酒驾”的食品进行过实验。
实验中,志愿者在吃下一个蛋黄派后,呼出的酒精含量可达142mg/ml,已达到醉驾标准。这是由于蛋黄派中含有食用酒精,但是不用怕,过1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酒精含量就降至5mg/ml。
类似的糕点面包属于发酵食品,若发酵时间过长或放置时间较长,酵母进行无氧呼吸就会产生乙醇。如果此时再来一瓶运动型饮料,比如红牛,就会加速体内的酵母发酵,酒精浓度在悄无声息中上升了。
志愿者在吃下一点黄泥螺后,呼出的酒精含量可达174mg/ml,已达到醉驾标准。
志愿者在喝下两口酒酿后,呼出的酒精含量可达158mg/ml,也达到醉驾标准。
除了食物之外,不少药品和清洁用品也是“被酒驾”黑名单的常客。如藿香正气液、漱口水等。
“被酒驾”了怎么办?
交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员,如果吃了上述食物或者使用了漱口水,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开车;
如果不知道自己误食了这些食物被查了,也不要慌,跟民警好好交流沟通,休息5到15分钟或者清水漱口后再测,基本上数值就归零了。
如果依然是“酒驾”,还可要求进行血液检测以证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