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宝 于 2020-2-24 10:21 编辑
初步估算,江苏已有十万左右的机关党员干部“走起”,增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增援给一线带去了什么。 连线对象: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诸佳英 无锡中院的法官们分配到的,是无锡疫情防控重要关口——火车站。诸佳英就是首批32名上前线的法官中的一员。 无锡制造业发达,企业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中不少来自安徽、河南等重点地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当时无锡火车站关口收紧了入锡条件,对于不符合本地监管隔离条件的入锡旅客进行分流。法官们在上岗之前,都要接受培训吃透政策,以便在登记、分流的过程中准确执行。 扬州:“先锋队”挂包企业助力复产 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顾晶 “让企业重视起来,是第一要务。”顾俊剑说,我们和企业都希望恢复生产,但是如果防控做不到位,一旦出事,就会全厂停产隔离,付出惨重代价,而对于大众来说,或许会引起社会恐慌。“既然承担了这个任务,我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完成,把风险降到最低、可控。” 复工之后,顾俊剑还成为制度最严格的监督员,排查员工信息、查口罩看消毒、方案落地执行等都是监督要点。譬如:早上上班时,因为员工开着电瓶车来上班,体温普遍较低。检查测温登记本后,提出体温过低的要在观察室稍许停留后再重新测温;体温接近警戒线的也要重点关注。巡厂时发现有偶尔不戴口罩或口罩佩戴不规范,会及时提醒,并敦促企业强化防疫方案落地到位。“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强化监督、推进防疫方案落地落实,才能防患于未然,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从企业发展长远看,也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 “主要是做好宣传员、提高企业防范意识,当好指导员、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同时当好服务员,帮助企业共渡难关。”顾晶说,在督查企业落实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选派干部将主动对接惠企政策,为辖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扶持举措,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社保缴纳、信贷服务等方面共克时艰,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连线对象:宿迁经开区招商六局副局长 李小双 李小双驻守的企业是宿迁经开区百亿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之一、产品出口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天合光能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在物流运输上遇到了难题。李小双第一时间与企业总部沟通协调,并积极对接市交通、工信等部门,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驻厂后,李小双一次也没有回过家,除了帮助企业解决员工返宿,协调对接原材料企业、疏通物流等生产问题,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防控疫情。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宿迁市迅速反应,选派5000 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赴社区、村、企业和学校“四个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有1500名县区、乡镇(街道)机关党员干部联系企业。仅在宿迁经开区,像李小双这样的驻厂员就有100多位。他们放弃假期,主动深入企业一线,做企业复工复产的“守护人”。 南京:突击队自带装备守住老旧小区 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傅厚岗社区书记单晓燕 “我们的原则就是直插一线,坚决不占用基层物资、不给基层添麻烦。”邓雷说,突击队到社区服务,所有装备全部自备。测温枪是大家从家里拿来的,口罩是自己想办法筹集的,交通和吃饭大家也都自己解决。同时,本职工作不耽误,通过微信群及时沟通、调换值班。 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员上岗后,按照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从早8点到晚10点14个小时值满全班。突击队员配合社工围挡小区多余出口,留一个出口,搭上帐篷,摆上桌子,排查登记进出人员来向、测量体温、劝导居民戴口罩、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等等,小区管控很快变得井井有条。前几天,南京下雪,社区让所有居民志愿者回家,党员志愿者突击队主动要求留下来守“门”。 2月13日,了解到玄武区企业复工前期安全检查缺人手,突击队又抽出一部分人,每天到企业检查防疫物资储备、帮员工量体温等。 “目前已经安排了一个月的值班计划,疫情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就坚持多长时间,不胜利不收兵。”邓雷说。 连线对象:泰州市教育局工委办主任 朱涛 这段时间,朱涛和她的同事们成为一名口罩生产“临时工”。“前不久,泰州市高港区一家专门生产医疗物资的企业接到任务,要紧急赶制一批口罩,然而工人还没有完全复工,人手紧缺,企业负责人非常着急。我们局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动员局机关20名志愿者支援口罩生产线,分成男女两组,轮流上岗。”朱涛说。 朱涛告诉记者,在生产车间内,机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10个一叠,50个一摞,5000个一箱,流水线上,大家一刻不停,认真完成每一个口罩带子点焊加工、质量筛检、装箱、封箱等。“刚开始有点辛苦,毕竟以前没做过,机器噪音也挺大的,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耳鸣目眩。”朱涛说,时间长了,大家逐渐熟练起来,从一开始1分钟完成3个口罩点焊到现在可以做4到6个。 交汇点记者 郁芬 胡兰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