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早晚温差大
“药驾”:指驾驶人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药驾”对于驾驶人而言
非常危险 服药后如果产生明显反应 一定不要开车  解热镇痛药物
服药之后可能出现头晕、焦虑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比如布洛芬,该药品说明书中标明若过量服用,会出现腹痛、呕吐、嗜睡、眩晕等症状,扑热息痛退烧药,吃后会眩晕、头痛、乏力等。 镇静安眠药物
常见的有安定、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唑吡坦等。该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神经兴奋从而达到催眠的作用。由于该类药物的个体化差异较大,服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物
现在市面上常见抗组胺药大致可以分为一代、二代和三代。一代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二代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三代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三代药物嗜睡等副作用逐次减弱,但是服用后还要等副作用完全消失再驾驶车辆。 降压降糖药物
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在初期用药降压降糖时,血压、血糖过低,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也要谨慎驾驶,建议在车内准备一些面包、饼干、糖果等零食,以便驾车时发生低血糖反应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01 超量服药
超量服药包括超剂量或自行增加用药频率。药物的很多作用是与剂量成正相关的,超量服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02 重复用药 比如,部分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这些成分容易使人犯困。如果再同时服用镇咳药,尤其是复方制剂,其中有的药物成分可能是重复的,使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际服药量增加。 03 药物混吃 混吃会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能影响其在人体的作用,随意增加药物种类,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1、在就医开药时,要主动向医生询问药物对驾驶的影响,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 2、服用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至少需要6-8个小时后才能开车,一旦出现嗜睡、困倦、头晕以及反应迟钝、视物不清、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驾驶,靠边停车,呼叫救援。 3、对已经知晓对自身有影响又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请不要服用;如果已经服用,要等药效消除后再开车。
服用药物需注意遵照医嘱看说明细节关于大安全药效消除再驾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