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
由盐城印社主办
滨海县广播电视台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协办 滨海县湖海艺文社 滨海李敦甫书画研究会承办的 《李敦甫作品集》滨海首发仪式 在东坎老街沿河路新民巷 (李敦甫的故居)成功举行 现场热闹非凡 众多书画爱好者齐聚于此 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活动中,大家纷纷走进李敦甫故居,共同见证其传奇人生…… 李敦甫一生砥砺笃学,自幼接受庭训,和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临写字帖,从颜楷入门,后隶、篆、行、草诸体,寒来暑往,遍临汉碑、秦汉石刻、六朝墓志和唐宋碑帖到明清诸家,其书法苍浑雄古、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李敦甫一生清贫淡泊,不慕名利,久居滨海的寓所——霜留馆,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书画艺术事业上:“日暖芝兰秀,风和翰墨香”,即使年届七旬仍坚持日练,勤奋不息:“髫龄喜弄墨,六十方知书”,老人谦和直率,为人为艺质朴坦诚,论事论艺不杂虚俗,对前来求学者从不以名家自居,也从不以繁忙、年老为由简单应付,谦逊的品格足以影响一代书画后起之秀。在他的精心培养和教导下,管峻、范广仁、刘春、金成君等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青年书画家,滨海也成为江苏省的“书法之乡”。
融古铸今,不落窠臼,既继承诸家传统,又不拘泥于前人。“书法是线的艺术,线是书家的心弦,它代表了书家的个性,并决定着书家的风格”,李敦甫正楷似颜非颜,藏锋圆笔,点画、提按、轻重、顿挫分明,笔势变化自然,苍劲凝重,气势雄伟,结字采用篆式,直面示人,平稳端庄。其魏体楷书撷取六朝碣碑及清代赵之谦的魏碑书法营养,开拓创新,一改其方正平板,在用笔中融入连意,将灵动跃然纸上。其行书分行楷和行草两种,既有颜鲁公的浓厚雄健,又有王羲之、董其昌的流动飘逸,点画中藏露并用,凌空取势,不拘不纵,不疾不徐,笔意生动,态势妍而不媚:其篆书,笔意干净、匀整,中锋圆劲,打破历来篆书上三下七、上紧下松纵向取势的惯例,结体删繁就简,兼取大篆圆浑和缪篆稚拙之法,使线条变化具有丰富性,取笔空收即成,突破传统大篆圆转回锋的收笔方法,形成独特的篆书面貌。在敦甫老人的兼擅的四种书体中,以隶书成就最高:其用笔徐疾自如,轻重相间,枯润自然,疏密得宜,严而不拘,松而不散,阴阳相和,刚秉相济,自成一体,被世人称之为“敦甫体”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