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文化思想,落实全国、全省“扫黄打非”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围绕机制建设、阵地打造、案件办理、“护苗”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优秀创新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重点关键,聚合力量资源,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市“扫黄打非”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度 全市“扫黄打非”工作 优秀创新案例 

1 建湖县“扫黄打非”办公室: 探索“扫黄打非”挂钩联动机制 双向赋能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建湖县“扫黄打非”办公室持续推进完善“扫黄打非”群防群治、共建共治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路径。在近湖街道试行基层站点与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挂钩对接机制,推进人员力量下沉、执法监管下沉、宣传教育下沉,推动执法人员挂钩到村(社区)基层站点、网格,形成“县—镇—村居—网格”四级信息联动模式。将基层理论宣讲和“扫黄打非”工作相结合,编排淮剧小品、三句半等节目,开展“扫黄打非”主题文艺化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扫黄打非”“护苗”等知识理念融入百姓生活。

2 创新“三好”模式 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滨海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全力深化基层站点与文化执法力量挂钩对接机制,创新“三好”模式,着力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下好“一盘棋”,加强公安、文化执法、市场监管和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点实现挂钩对接,推动在组织联建、日常联查、数据联享、宣传联动等方面实现双向迭代升级。上好“护苗课”,将“护苗”与绿色阅读课、法治教育课、研学拓展课结合起来,开展“墨香扬正气 书法护新苗”“法治护航 健康成长”等特色活动,有效提高青少年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的意识。念好“融字诀”,将“扫黄打非”融入基层治理、文明实践、公共文化,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扫黄打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扫黄打非”情景剧等宣传形式,让“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3 亭湖区“扫黄打非”办公室: 点亮“护苗”“微”光 守护少年的你
亭湖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精心制作《护“未”明天》宣传片。该片通过精选真实案例,深刻揭示保护未成年人的紧迫性,强调基层站点、家庭和社会各界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共同责任,旨在激发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未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加快推动形成全社会、全领域、全覆盖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区“护苗”工作再上新台阶。微电影《护“未”明天》在央视网等媒体平台广泛播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4 东台市东台镇党建工作办公室: “三部曲”工作法 谱写“扫黄打非”基层工作新典范

东台市东台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积极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深化与“两中心一平台”的融合,在共用队伍、共享资源、共建阵地方面取得成效,形成“扫黄打非”“三部曲”工作法。奏响“落实责任”的“进行曲”,明确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设立宣传专栏,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扫黄打非”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奏响“护苗行动”的“协奏曲”,凝聚合力,将“扫黄打非”“护苗”工作与“全民阅读”相结合,编排主题小品等节目,合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更加深入人心。齐奏“共建共享”的“交响曲”,依托阵地,联合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文化执法等机构,加强日常联合检查,推动“扫黄打非”向纵深发展。

5 大丰区小海镇党建工作办公室: 聚群众之力 扬监管之威 护青春之路 推动“扫黄打非”走深走实 
大丰区小海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紧扣主题主线、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发力、协同联动,扎实推动“扫黄打非”走深走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好“扫黄打非”先手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广泛宣传宣讲“扫黄打非”知识,引导村民们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防范意识。织密“扫黄打非”防护网,在重点场所、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优势,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文化市场强大监管网络。筑牢“扫黄打非”基础墙,坚持重心下移,整合各种资源,形成“部署、落实、检查、整改、反馈”闭环流程,确保每项任务基层有人接、接得住、可落实。

6 盐都区楼王镇党建工作办公室: “三融”模式聚能量 共绘“护苗”同心圆 
盐都区楼王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以教育预防和宣传普及为主线,积极探索“扫黄打非”工作新模式,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利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资源,广泛开展“护苗”“绿书签”等主题活动,大力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的理念。非遗剪纸志愿服务队以“扫黄打非”“护苗”为主题,精心创作剪纸作品,助力“扫黄打非”宣传入脑入心。将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纳入基层“扫黄打非”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巡查,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非法有害出版物的良好氛围。

7 市教育局: 打好“护苗”组合拳 筑牢成长“防护林”
市教育局将“护苗”工作与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创建、思政育人、普法宣传等工作有机结合,聚焦重点环节,有序推动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着眼“管苗、练苗、培苗、育苗、护苗”,开展主题宣讲、推荐优秀读物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启动网站改版升级、配置防护设备、实施等级保护、出版物排查清理等工作,抵制不良网站、信息的侵袭,营造清朗、干净、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与公安、网信、民政、文旅、妇联等部门协同配合,排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及时清除过滤网络有害信息,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 市公安局: 协调各方资源重拳出击 成功侦破侵犯著作权重大案件
市公安局立足部门优势,强化案件办理,加强研判打击,在“扫黄打非”案件办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侦办“江苏盐城苏某某等涉嫌侵犯图书著作权案”“08·23侵犯著作权案”等重大案件。公安部门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网侦、技侦部门作用,强化案件经营摸排、研判分析;加强与检察院和法院的沟通,提前达成共识,有效保障案件快速突破。充分发挥挂钩机制作用,“基层站点受理举报——文化执法支队研判分析——公安立案侦办”环环紧扣,实现案件全方位侦办、全链条打击,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守护全市清朗社会文化环境。

9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构建“文化执法+”模式 完善“扫黄打非”联动协作机制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积极构建“文化执法+”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不断释放联动协作机制效能,有效打击非法出版、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文化执法+基层吹哨”,强化机制协同、部门联席、市县联动,深化“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挂钩对接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线索通报、联动处置有力维护出版物市场秩序。“文化执法+刑事司法”,加强司法联动,推动行刑衔接,深化行政执法与公检法监督检查、两法双向衔接等协作机制,统筹推进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等工作,守护群众合法权益。“文化执法+宣传普法”,立足队伍建设,坚持顶层设计抓谋划,内容创新抓质量,典型培育抓带动,以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专题授课、案件评查、协同办案等措施,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10 盐城海关: 强化“扫黄打非”阵地建设 提升口岸把关工作质效 
盐城海关立足部门实际,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紧抓过境关口,强化阵地建设,严格履职作为,为推动全市“扫黄打非”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海关力量。围绕“护苗2024”等专项行动,运用“智慧海关”“智慧旅检”等科技手段,强化对进出境旅检、货运、跨境电商渠道的管控,重点打击涉“黄”涉“非”非法出版物。推进“盐净·扫黄打非”工作站建设、管理、使用,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向旅客宣传进出境出版物监管规定和“扫黄打非”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口岸环境。以“护助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内容”和“智慧海关 伴爱‘童’行”为主题,联合市“扫黄打非”办、盐阜大众报等单位,在南洋国际机场组织开展“智慧海关开放日”主题宣传活动,将国门安全融入童心。
|